close

 我愛鹿角溪 

 今年的閉幕片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台灣藝術大學李慧馨教授所製作的紀錄片《我愛鹿角溪》於「庶」民傳播論壇    盛 大 首 

 讓我們看這群老師與孩童,如何攜手完成這趟濕地復育的旅程!

  


     濕地,大地最敏感的地方;濕地,生命最豐富的廣場。


      濕地是大地之腎,不僅可以淨化污水,同時也有固定二氧化碳以及調節微氣候的功能,而且更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系,也是候鳥與水棲生物最溫暖的家。位於臺北縣樹林市大漢溪畔鹿角溪濕地,曾經是一個如此美好地方之一。然而卻在國家發展起飛的年代,一度淪為散發惡臭的水溝垃圾場。

      幸好今日在一群熱情的老師與孩子們的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援下,鹿角溪人工濕地如今正逐漸恢復它原本美好的面目,凋零的生態系正在重新興盛,也成為社區居民遊憩的好地方。

      從垃圾山到國家重要濕地保護區,鹿角溪人工溼地復育之路,是一段特別的故事,也是一段永不止息的旅程,因為它告訴我們推廣永續發展、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一群熱愛這塊土地的小朋友們,一起見證這段歷程,並給予鹿角溪一個最美麗的承諾。

 

     本片試圖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對鹿角溪的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現代人文活動、消失物種的出現與繁衍、溼地復育的生命歷程、環境生態教育文化的形成等,做一詳細的紀錄育觀察。本研究以時間為縱軸,探討鹿角溪濕地之自然、生態環境、功能影響,流域上水質和人文文化發展以鹿角溪濕地未來發展等重要主題,以人文與歷史的角度,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針對鹿角溪溼地做追本溯源之文化研究,並且予以影像紀錄,因此希望透過本紀錄片計畫能了解到濕地的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了解到當地文化與其環境的依存關係

 

 

製作人:李慧馨 Lee Hui-hsin   


現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副教授 



導演:邱啟明  Chi-Ming Chiu 


現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副教授 


導演:鄭金標    


職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講師 
學術專長:攝影、電視製作

 

時間: 4/10  14:40-17:50

地點: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會議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ac2010 的頭像
    amac2010

    2010 庶位傳播論壇

    amac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